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精选六篇

2022-09-01 师德师风建设 阅读: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精选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1篇: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担,尤其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教师工作部的管理人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师德教育

    教师首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强化教学科研政治纪律教育;其次要加强教学规范教育,完善教学管理,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宣讲学术规范,弘扬学术诚信;第三要加强教师廉洁教育,提高教师廉洁自律能力;第四要加强教师生活和工作作风教育,树立教师言行雅正、为人师表形象,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同时要挖掘和凝练师德教育特色,坚持举办新教师“始业教育”,定期举办师德教育品牌活动,把师德教育纳入教师发展成长的全过程中。

    2开展师德宣传

    学校要把握正确的师德舆论导向,坚持师德宣传制度化、常态化,将师德宣传作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提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师德文化传统和学校历代名师为人为学为师的大爱师魂,激活文化育人资源,全面展现新时代我校优秀教师的精神风貌;通过校园广播、报纸、展板、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报道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领域表现突出的师德典型;对光荣从教三十年教师、师德标兵和最美教师进行表彰,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

    3加强师德监督

    积极探索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代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监督作用;完善学生评教、教学督导评教机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风教纪监督机制,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机制;在教师工作部及各学院网页设立监督信箱、监督电话,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预防和纠正师德师风中的不良倾向和问题。

    4完善师德评价与奖惩机制

    建立健全学校师德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把师德建设作为个人和单位考核工作的重要指标;严把新教师入口关,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中,注重品德考察,将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恪守学术规范等要求纳入新教师招聘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教师日常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在教师年度考核、评优奖励、岗位聘任、职称评聘、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中,将师德表现作为首要标准;对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重点培养和表彰奖励,对师德表现不良的,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失范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建立师德失范行为受理与调查处理机制,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受理、调查、认定、处理、复核、监督等工作程序,处理决定存入个人人事档案。

    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高校教师应胸怀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修养和专业素质,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爱岗爱生、敬业奉献,严于律己、清廉从教,树立教师言行雅正、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第2篇: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关于教师、人才问题,2018年1、2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一个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前一个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

  这两个文件,一个共同特点都有“突出师德(品德)”的表述:

  1.《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基本原则”中指出:“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在“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进一步指出:“弘扬高尚师德,……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中指出:“突出品德评价,坚持德才兼备,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加强对人才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等评价考核,倡导诚实守信,强化社会责任,抵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从严治理弄虚作假和学术不端行为。”在“健全教育人才评价体系”中指出:“坚持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深化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全面考核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注重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的综合评价。……突出教育教学业绩评价,将人才培养中心任务落到实处,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健全教学工作量评价标准,落实教授为本专科生授课制度,加强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纪律考核。”

  由此可见,教师要想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有高尚的师德。

  其实,加强师德建设,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学校一刻也没有放松。加强师德建设,是立德树人或教书育人过程中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新要求而常做常新的工作。

第3篇: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关乎学校其它建设成败的关键。新时期,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摆在学校领导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一方面,在当前社会利益分配格局中,教师群体仍然属于相对弱势群体。教师个人工作生活压力巨大,要面对个人需要和外部诱惑的双重考验。因此,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来自教师队伍自身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的挑战。另一方面,社会对教育的觉醒程度和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使人们对师德行为要求很高,容忍度却很低。教师和学校在处事方法上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强烈反应。而且政府早已把学校看成是关注民生的窗口,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要求十分严格,处理问题的措施十分严厉。因此,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压力很大。

  二、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方法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定目标

  我们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建设与管理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学校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确立建设目标,制定规章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上交一份《师德承诺书》,经班子审查通过后作为监察教师行为的依据之一。学校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监督机制,每个班级都由家长推举几名代表组成家长委员会,行使监督教学行为之责。对于家长反映的问题,学校都要认真对待,严肃处理,给家长一个明确的答复。发现并查实教师师德师风问题的,都有记录,在评优晋级考核上实行一票否决。

  (二)强化管理,实施工程树师德

  1.抓班子,带动师德转变。抓好班子成员的作风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班子成员的师德榜样作用。

  (1)发挥班子的表率作用。制定领导班子行为准则,比普通教师的标准要高、要求更严。班子成员要在教师中树威立信,要“德高一筹、学高一筹、技高一筹”,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2)搞好班子的民主评议。以“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为重点,制定了《领导班子作风评议表》,每学期由教职工对领导成员进行一次问卷式无记名测评,按“优良中差”四个档次无记名划勾,评议结果作为领导班子政绩评价的依据之一。

  2.抓学习,强化师德认知。每学期都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系列文件。围绕师德建设重心,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地方和学校的有关实施细则。同时,加强师德建设理论学习。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了,依法执教的自觉性也就提高了。

  3.抓管理,规范师德建设。有效的管理对于促进教师遵守行为规范,培养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实现有效管理,我们做到:

  (1)创新管理机制。我们把每位教职工都吸纳到管理活动中来,分层管理,分工合作,形成“人人管理,管理人人”的管理机制,接受社会监督,制定师德问题快速处理倒计时制度。建立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做到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

  (2)加大管理力度。学校主要领导每周都要检查值周记录,对发生过的师德事件没记录、没处理的要追究小组的责任。对于教师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轻者如上课前没有及时赶到课堂的教师要及时提醒,重者如对打骂学生、体罚学生的教师要及时制止、适时处理。对于发生恶性事件的涉事教职工,学校要迅速控制事态,造成恶劣影响并超出学校管理权限的,要主动上报上级部门。

  (三)以人为本,尊重教师暖人心

  1.加大情感投入和方法指导。学校在师德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每个教师都看成是有人情味的、有主创精神的个体。在处理师德问题时,做到善于明察秋毫,还要把握好尺度。对于一个具体的事件,要把它放到当时的情境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区分是师德问题还是方法问题。确属师德问题的,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要处理过当。

  2.排解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疏导。教书育人的性质决定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心态决定教育效果。我们适时为教师减压,组织教师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聘请外市心理专家作心理讲座,使教师及时释放工作压力,避免了压力积累形成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

  (四)文化建设,净化环境营氛围

  强大的校园文化宣传设施是教师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教师高尚职业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我们精心设计了走廊、各科室墙壁文化图版、校园文化橱窗、雕塑、园艺等校园文化的硬件设施。同时,学校每年都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一些以弘扬良好师德为主题的活动,着力营造师德氛围,构建和谐校园,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内外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今后我们要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师风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师德基础。

第4篇: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一、高校教师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

高校教师不得有下列情形:

1. 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

2.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3. 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4. 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5. 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6. 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

7. 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有上述情形的以及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依法依规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开除。对严重违法违纪的要及时移交相关部门。

——摘自《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2014年10月

二、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

为纠正教师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特作如下规定:

1.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2.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

3.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

4.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

5.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

6.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

学校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带头执行规定,切实负起管理和监督职责。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自觉抵制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

对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其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的通知,2014年7月

三、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

第十三条.严禁违规使用经费。学校科研人员应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或合同(任务书)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经费,严禁以任何方式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

1.严禁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预算;

2.严禁违规将科研经费转拨、转移到利益相关的单位或个人;

3.严禁购买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设备、材料;

4.严禁虚构经济业务、使用虚假票据套取科研经费;

5.严禁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家庭消费支出;

6.严禁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科研劳务性费用;

7.严禁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

8.严禁设立“小金库”。

——摘自《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2012年12月

 

第5篇: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高校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遇到众多新挑战,也面临着很多新问题。高校、教师及社会各方面亟须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来改进和提高师德师风,使广大高校教师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较好地完成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

关键词:市场经济;师德师风建设;职业修养;爱岗敬业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上的高房价、高物价和其他职业的高工资等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高校教师肩负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但相应的报酬却不多,部分老师就开始禁不住金钱的诱惑,急功近利,不能为人师表,甚至进行学术造假。这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严重损害了高校形象。所以,我们必须在研究不良风气成因的基础上,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教育,使广大教师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较好地完成高等教育工作。

一、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觉悟不高,缺乏师德修养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教师不能主动学习政治理论,政治觉悟不高,放松了对自身师德修养的培养。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发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以此来发泄个人的不满情绪,对校园氛围造成了不良影响。还有一些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与高校教师的行为准则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当中有的缺乏仁爱精神,有的授课自由散漫,有的仪容仪表不整,着装不严肃,有的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方面自觉性较差,不能以身作则,[1]还有个别教师甚至收受学生礼品或走私人关系,在评卷、评奖时给学生人情分,使人才培养失去公正性,其在学生中间也会丧失公信力。

(二)治学浮躁,学术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一些负面新闻经常曝光。部分高校教师治学不严谨,学术功利化倾向严重,甚至还出现剽窃、抄袭等弄虚作假行为,这与良好的师德师风相去甚远。在绝大多数高校中,学术和科研成果与教师的职称、待遇和奖励等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这助长了部分教师的浮躁心态和造假风气。一些教师开始铤而走险,不惜抄袭、窃取他人成果,还有的把学术和科研成果当作商品,明码标价。[2]在教学方面,一些教师不思进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老化,不注意因材施教,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学生的意见很大。

(三)个人利益至上,爱岗敬业意识减弱

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轻教学,重科研”,对应当是本职工作的教学的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有些教师视教学为副业和兼职,把主要精力用于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性活动。有的老师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无视规章制度,擅自离岗,轻校内教学科研,重校外兼职活动,甚至动用学校的公共资源来搞商业经营,从而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3]还有部分老师对学校、学院或教研室的集体工作漠不关心,相互推诿,但涉及报酬时,却斤斤计较,唯恐吃亏。

(四)缺乏育人观念,责任意识不强

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而是将“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简单地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传授专业技术知识给学生。因而他们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不关心,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不能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不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甚至还有一些教师歧视暂时落后的同学。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二、问题产生原因的探讨分析

(一)市场经济多元化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既为个体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机会,也使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部分高校教师的传统价值观念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校教师平时处于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但由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开始侵蚀校园,在看到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及权钱交易等现象时,部分教师心理难以平衡,并开始以新的价值参照体系来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价值取向,影响了自身的师德师风。

(二)高校自身存在着重才轻德的观念

目前,由于高校之间的竞争趋于激烈,部分高校在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上出现了一定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重指标轻内涵的倾向日益明显。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中,一些高校过分注重学历,片面强调论文、课题的数量,忽视道德素质。这种简单量化、近乎粗暴的管理模式必然会误导教师的工作重心,使教师片面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常常因应付各种指标而忽视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导致师德师风出现较大滑坡。目前,学校对师德师风还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评价机制。虽然大多数高校都针对师德师风建设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成立领导小组、细化师德行为规范、制定相应规章等,但大多数规章制度仅停留在纸面上,缺乏执行力、可度量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些建议

(一)关心爱护教师群体,改善教师生存状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高校教师生存状态的优劣、社会地位的高低必然关系到他们的敬业程度。因此,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学校除了要有思想政治、工作作风、道德规范上的要求外,还要设身处地为教师的经济生活条件着想。没有生存状态的改善,师德师风建设便是没有根基的大厦。试想,如果教师整天为物质生活而操劳奔波,那么教师这个职业就仅仅成了一种谋生手段,与其他职业并无太大的差别,而师德师风建设也只能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更别谈教书育人了。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师风不能单纯依靠苍白无力的说教,还需要和教师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学校应真正关心教师、服务教师,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4]

1.高校教师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经历了多年的求学,他们渴望在教学、科研的过程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工作业绩。因此,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为广大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能够在教学科研中真正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从而把加强师德修养转化为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这是关心爱护教师首先要做到的。

2.高校要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尽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助解决两地分居、配偶就业、子女入托入学、住房等涉及教师家庭生活的重大问题。只有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他们才真正能够专心教书育人,否则师德师风建设就成了空中楼阁。

3.高校要尊重教师,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学校在运行管理方面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在重大决策的制定过程中,要经常征求和咨询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以实际行动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使他们安心从事教学和科研。

(二)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加强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高校教师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师德师风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学习,才能较好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校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1.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与时俱进,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要注重吸收新知识和新成果。高校也应当充分重视理论学习,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以形成崇尚理论学习和师德修养的良好风气。

2.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书育人当作头等大事,以师德标兵等优秀代表为榜样,热爱教育科研事业,帮助和关爱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身作则,教育和感化学生。

3.教师群体还要提高政治觉悟,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社会的不公现象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教师还要做道德楷模,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学生,以正确的言论引导学生,以远大的目标激励学生。

(三)高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及师德师风的监督体制

教师不仅担负着“教书”的任务,还有“科研”和“育人”等任务,工作非常繁重。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绝不能给出不切实际的量化指标,使教师疲于奔命,结果也会适得其反。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也要有适当的激励机制,以形成崇尚先进的良好氛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也需要有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这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条件。高校还要制定一系列师德师风考核指标体系。尽管将师德师风的衡量标准量化的难度很大,但为了有章可循,学校还是要尽力制定规章制度。为了使制度有可操作性,建立具体的考核指标体系也十分必要。可操作性是建立这套体系的前提,除此之外,体系的建立还要遵循几个原则。

1.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高校教师个性强,每个教师有不同的特点。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一点,把尊师重教放在首要位置,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只有学校率先尊重教师,教师的威信才能在学生中树立。

2.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取代“唯科研”的单一化评价体系。单一化评价会造成结果偏颇,教师对单一指标抵触情绪大,这在教学科研中已经得到了证实。多元指标可以全面、科学地反映师德师风情况,教师的接受程度高。

3.精神和物质奖励并重。师风师德建设属于精神层面,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可以适当增加物质奖励,比如在开展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表彰时,不但给予优秀教师精神上的奖励,也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为高校教师树立榜样。

4.要有监督体制。[5]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学校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并建立监督体制,比如对科研抄袭等恶劣行为,要及时惩处。学校还可以发动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多管齐下,以形成对师德师风的共同监督,让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中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好表率作用。总之,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工程,也是当前高校共同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师德师风建设与高校日常教学科研工作是高度的有机统一体,二者相互促进,也互为重要条件。师德师风建设既需要高校健全机制、体制,形成良好的科研和教学环境,也需要高校教师洁身自好,主动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提高师德修养,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高校应在有制度保障的基础上,调动教师、学生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加强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作者:张亚丽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梁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新视角[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2]黄莺.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刍议[J].理论观察,2013(5).

[3]崔胜利.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0.

[4]黄伟.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和方法[J].前沿,2011(8).

[5]原雅娟.市场经济下师德建设的新挑战[J].商业经济,2011(8)

第6篇: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要求弘扬高尚师德,建设“四有”高素质教师队伍,并提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教育部先后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2018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与此同时,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仍有不尽完善之处,还不时被爆出一些负面问题。在涉及高校根本任务的人才培养环节,常常落入“看得见,却抓不着”的乏力困境,具体实践中没有很好的“着力点”。因此,本文拟从教学视角来探析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以期找寻更加有效的实施方法与途径,让高校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一、教学视角下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高校师德与中小学师德有相同的规范和内容,但也有其自身的特性与要求,这是由高校所承担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能所决定的,在教学评估指标中专门有一项“师德建设举措与成效”。近年来,笔者以专家身份参与了十几所高校的教学评估工作,感到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在学校层面,师德建设没有聚焦于人才培养,更多的是关注与科研有关的学术道德问题,而且还仅是从底线标准来避免学术不端、品质败坏等行为。这种“底线思维”的工作方式,以防范教师出现重大师德问题为目的,对于高校最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领域所出现的“失德失范”,习以为常,形成了一种“习惯性忽略”。没有真正将“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工作内化到高校教学、管理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在审核评估中,有一项审核要点是关于实验设施设备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出现问题比较多的是硬件建设不足、物理空间不够等,但也有很多实验室是因人手少、没有经验、缺乏责任心等原因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有一次在一个学校集中考察,有一个展台摆放了很多材料,用以说明实验设备先进、利用效果好。笔者偶然看到实验记录本封面上写的是2012年,随手翻了几页,发现只有前二页有记录,后面全是空白。过后学校领导解释说那台仪器2012年用了两次就坏了,也就没有使用记录了。那既然如此,这个记录本还有拿出来的必要吗?“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这让人如何相信这些实验设备是为了教学需要,是为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又如何称得上“敬业爱生、教书育人”?

   在教师层面,师德建设在教师教学上表现不佳。首先是对教学没有真情投入,很多是满足于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发自内心的教学热爱与激情,更不懂得教学艺术和教学创造。其次是没有将教师个人道德修养与学识水平、教学能力相结合,不努力钻研教学方法,不注重教学改革与创新。“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不注重两者的相辅相成,只会使教师道德修养更加空泛化,达不到真正教书育人的理想效果。

   笔者曾经听过一门新闻评论方面的课,讲的是新闻标题。教师将多年积累、线上线下搜集来的各种新闻标题案例,很辛苦地一一讲解,加上了很多个人感悟,但大多学生坐在下面无动于衷,很多学生自带电脑,用来上网、微信聊天,注意力明显不在课堂。课下与老师交流,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每人搜集一些新闻标题,课上换他们来讲、教师主要作点评,效果会不会好一点呢?相信不仅新闻标题丰富多样满足教学需求,学生讲解也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表达能力。而课前学生在准备教师布置的作业过程中可以学到资料搜集整理方法,课上也很容易参与进来,会对教师或其他人讲的内容引进共鸣或兴趣。这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但我们的教师很少这样去设计课程。这位教师授课不能说不认真,看得出是花了功夫的,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如果一节课的教学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希望通过教学所施与学生的道德影响与道德力量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学生层面,师德建设忽略了“以德育德”的根本目的,学生学业道德问题比较常见。很多学生功利思想严重,缺乏远大理想抱负,学习上不够刻苦上进。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教师的道德影响力、渗透力还远远不够。毕业论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评估中发现,有的学生论文明显低俗、立论不当;有的论文题目相同,论述也一模一样,都通过了教师的评审。这里有学生的问题,也更多地反映出师德上的不足。有次碰到一篇写得不错的论文,笔者忍不住心动“百度”了一下,结果发现该论文完完整整就是网上的一篇文章。最令人生气的是教师评语:在与学生多次沟通、反复修改后,学生终于完成了该篇论文。教师如此“认真”地审阅论文,如此放任学生论文抄袭行为,不仅有违自身师德规范,更遑论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二、教学视角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师德建设不仅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个人素质提升与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从教学视角开展师德建设,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本分的回归。2018 年 6 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回归”彰显了大学之道的时代内涵。其中,“回归本分”就是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

   目前,各高校的硬件条件改善了不少,教学管理和教学制度齐备、规范,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学位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教师是否真正将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到了每一节课中,是否在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尽心尽力了,学生对教学是否更加满意了,教学质量效果是否随着各种指标的增长而真正提高了呢?答案是不得而知。

   我们每每谈到师德,很容易就与“呕心沥血、甘为人梯、奉献牺牲”等宏大抽象的高尚品格联系在一起。诚然,这一定是所有教师学习的楷模和追随的榜样。但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组织上好每一节课,也一样应该得到弘扬与赞许。教育部颁发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要求的“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内容,不正是体现在教师教学的每一个课堂、每一个细节之中吗?同时,我们谈到某教师有违师德师风时,也常常是举出抄袭作假等学术不端、违法乱纪等作风问题的案例。难道漠视学生权益,仅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不精心钻研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师德失范吗?如果一位教师没有发自内心对教学事业的热爱与投入、没有对学生视为己出的责任与尊重,没有高超精湛的教学技艺和深厚渊博的专业学识,师德又从何谈起呢?

   二是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高校教师是某一学科领域具有专门知识与能力的专业人才,从事教育教学是他们的主要职业活动,可以说,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师道德感染力和学术风范的呈现。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活动,高校教学更是注重探索未知、创造新知,因此,一个对教育事业忠诚、对教学负责任、对学生热爱的教师一定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严谨治学,勇于改革,用自身的行动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开拓进取的能力。

   笔者曾经听一位博士后教师授课,发现他很少站在讲台上,多是在学生中间边讲解、边走动,一节课下来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只有PPT。而PPT没有标题,只有图片,如果不认真听,很可能连这节课讲的是什么内容都不知道。PPT图片上的文字,有的是中文,有的是英文,刚开始还以为是一节双语课,后来发现中文简繁体字混合,很是疑惑。下课后跟该教师交流,方知他是从香港博士后毕业来到这所学校的,入职后没有经过教学培训直接上讲台授课。无疑,这位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是扎实的,但在教学能力上还有所欠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当前,高校过多关注教师学科专业的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关注不足,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受到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得他们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技艺都只能在长年累月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形成。很多高校设置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的是针对新教师进行的综合培训,有的是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外语、心理等进行的专题培训,也有的请老教师传授教学经验以培训新人。如果能通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教师教学方法的训练,真正使教学能力得到发展,将是极其有意义的。

  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责。从教学视角来看师德建设,就是要抓住高校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个育人根本,突出高尚师德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意义与价值,其核心就是全面提高教师人才培养能力。

   一是转变观念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高校教师也须聚焦于这个核心工作,提高自身德行修养和学识水平,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校师德建设应注重负面防范和正面激励相结合,既明确不可触碰的底线要求,又要有更高的师德标准,并在制度上加以保障,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

   二是注重教师自我提升。“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承担着庄严而神圣的使命,需要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等方面全方位以德垂范,以德育人,将师德规范积极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践,提高师德践行能力。以德立身,要求教师注重提升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以德立学,要求教师钻研学科专业知识,以深厚的学识和宽阔的视野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以德施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时刻刻体现对学生的责任和尊重;以德育德,要求教师用自己的高尚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效果的不理想,表面上看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够,但背后一定反映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与使命,对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与担当。教学规范绝不能仅限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也不能仅仅是对这些外在行为规范的遵守,而是要变成教师自己的内在需求和高度自觉,这才是教师师德修养所应达到的理想境界。

   三是完善学校政策导向。首先是进一步细化教学规范行为,并力求达到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和道德结果的统一;其次是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和负责惩戒防范;再次是改进师德评价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发教师内在自主性,提高教师综合能力与素质。从目前高校的师德评价体系看,更多地强调了教师个人品行方面的内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表现比重很小甚至忽略。事实上,师德表现总是可以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反映出来,比如授课前的认真准备,对教学内容方法的组织,对每个课堂提问的设计,对学生状况的掌握,对个人教学的反思等。因此,在评价机制上需要倾向于最能体现高校价值的教学活动上。将师德评价引向具体的教学实践,实际上是高校育人为本的回归,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的长效机制。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精选六篇

http://m.d9bd.com/jiaoxueziyuan/392205/

推荐访问: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有哪些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师德师风建设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汇编四篇】 下一篇: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计划(通用5篇)